今年,民进宁夏区委会在《关于加大我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提案》中建议,系统施策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质增效。
提案指出,近年来,我区坚持把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同重点文物保护、红色旅游等工作同安排、同部署、同落实,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。但目前宁夏工业遗产保护还面临着权利人保护意愿低、多部门管理权责不清、开发模式单一等多重挑战。
提案提出“大武口、西夏区等老工业城市因产业升级,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厂房面临拆除风险,而‘石炭井文旅小镇’等项目虽已起步,却因科技元素融入不足、品牌影响力弱,未能形成产业带动效应。”建议构建“系统化”责任体系,推动工信、文旅、自然资源等部门常态化联合开展工业遗产专项调查,全面摸清全区现存工业遗产底数。明确权属企业的主体责任,从土地利用、财政支持、金融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,助力工业遗产基础梳理与申报工作。在资金支持方面,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,建立公益性基金支持工业遗产修缮改造,降低融资门槛与成本,引入风险投资助力数字化保护、文创开发、旅游项目建设等,推动工业遗产利用形式多样化。
对于保护机制,提案呼吁健全“规范化”体系,加快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立法进程,建立系统性评估与认定机制,完善分类分级、风险评估、监测预警、应急处置等政策体系,鼓励开展相关学术研究。在开发利用层面,应形成“规模化”效应,借鉴北京798、上海M50等成功经验,建设文化产业园区、特色街区等新业态。建立工业遗产数字资源库,依托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“云参观”“云看展”等项目,对实物场景、生产技艺等进行数字化留存。 (记者 郝 婧)